区块链——道之数学演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五年前写过一篇比特币的文章简单记录了当年我对比特币原理的一些理解,这段时间里比特币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市场价格上涨了25倍),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尝试这项新技术。区块链技术自身也在快速迭代以更适应现实社会,PoS 逐渐取代 PoW 成为区块生成中新的共识机制,通过脚本语言实现智能合约日益成为开发区块链应用最快捷的方式,还有很多突破式的改进也已经或正在发生于区块链的世界里。

为什么区块链是可以信任的

区块链在短短十年时间内能得到如此多的关注无疑跟基于它的加密货币市场爆发式增长相关(市场规模从0增长到大约2000亿美元),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人都知道上面的大多数货币并没有与任何实体经济相关联,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人们还愿意将几千亿美元的资产投注其中,这里面除了跟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救市而滥发货币有关外,个人觉得区块链系统的可靠性在其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是一个很不可靠的环境,网络攻击、假新闻不绝于耳,尤其对于早期的互联网更是如此。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构建出一个开放的可信赖系统并非易事,区块链里有三个很重要的技术使其成为了可能:非对称加密、对等网络、历史可追溯。

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是一组数学算法的统称,它能够达到信息在保密的情况下自由传输且可验证来源的功效,这项技术在网络加密通讯里已经得到多年的广泛使用。区块链使用它保证了其存储信息的安全性。

对等网络

对等网络是建立于 P2P 网络之上的一层权利对等网络,个人认为它有点类似道家的阴阳哲学,网络节点相互依存又相互牵制。对等网络的建立也是基于一些数学算法,比如比特币所使用的 Hashcash 。它的最终效果是能够投射现实社会的权利关系到虚拟网络中,现实社会中个人或团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体现到区块链上,而且能够成正比的投射其中,现实社会中拥有的资源越多的人那他在区块链上也有获得更多资源的能力。这是保证区块链所搭建的网络能够持续运作的关键,现实社会中的资源能够持续投入其中并获得回报,就像一个活系统一样。

历史可追溯

区块链里的区块大多是永远留存的,而且由于对等网络的关系导致它们很难被更改。一个社会的历史沉淀了文化价值,基于区块链的系统也是通过同样的方式在沉淀价值。这个特性技术实现上得益于存储器的发展以及网络带宽的提升,这也是为什么区块链这几年才出现的技术层面原因。

区块链有什么用

区块链无用论一直伴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这方面主要有两类质疑:无用与多余。

无用的区块链

区块链目前除了充斥各种空气币的虚拟货币市场好像还没有任何普及大众的应用,以至于很多人开始质疑区块链除了坑蒙拐骗以及黑市交易不会有什么正经应用。类似的观点在互联网刚开始发展时也能听到: 互联网无非就是把终端连接起来传传文件而已 。当年持这样观点的人往往是只看到了数据传输的表象,而没有看到信息自由传播的本质,今天持类似观点的人还是只看到加密数据传输的表象,而没有看到价值自由传递的本质。对于不正经应用的问题,历史上不少新技术都是首先落地在这样的场景里,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是在炼仙丹的过程中发现的,如今大热的人工智能基础概率论是在法国贵族掷骰子的游戏中首先出现的,现在股市里普遍使用的自动报价系统的鼻祖纳斯达克交易所在刚成立时也只用来交易一些看似不靠谱小公司的股票。技术刚开始时都是弱小的,以至于只能在一些让人瞧不起的领域试练,尤其对于一些可能颠覆传统领域的技术更是如此。

多余的区块链

像区块链这样可信赖的系统社会早已拥有,政府、各类金融机构已经构建了很多看似可信赖的系统,它们也已被大众广泛使用,为什么我们还要一种解决方案,而且看上去还没有现有的系统高效。比特币的创世区块中留有这样一句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 这句话除了表明比特币诞生的日期之外还是一种警示,传统金融系统已经岌岌可危,当时看来也许觉得还是一种危言耸听,但到十年后的今天已经有很多证据说明了这点,很多地区经济多年未见增长,传统的经济调节手段失效,央行甚至已经开始实施负利率,整个社会债台高筑,同时贫富悬殊越来越严重。一套系统过去能运行不代表未来也能照常运作,历史经验表明 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 ,区块链在一些传统金融环节中能够替代人工降低成本已经是很多金融机构的共识,除金融领域之外的一些行业也在积极探索区块链可能的落地场景。至于区块链的低效问题谁能指望一个刚诞生十年的技术就成熟到完美的地步,火车刚发明的时候还没有马车跑得快,技术是会针对现实情况不断改进的。